(原标题:美欧协同对华立场?欧盟外长回应)
7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
据英国《金融时报》21日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将参与周四在中国举行的峰会。当被问及欧盟与美国是否在协调对华立场时,她回应说,欧洲有“自己的”对华政策和关切所在。
卡拉斯口中的“对华关切”,依旧围着中国的贸易政策、对俄乌冲突立场等问题打转。她声称,这些担忧仍是欧盟与中国深化关系的障碍。中方对此均多次作出严正反驳声明。
“中国告诉我们,他们希望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也对我们的合作感兴趣,”她说,“但建立伙伴关系,就也应倾听对方的担忧。”
英媒报道称,卡拉斯将于本周开启亚洲之行,周二先到访日本,随后于周四在北京出席中欧峰会。
对于中欧关系,22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宋鲁郑发文表示,欧洲正从“正反”两个方向打“中国牌”,作为与美国斗而不破“组合拳”的一部分。
所谓“反打”,一是媒体密集炒作“特朗普的政策是帮了中国,将使中国成为赢家”,希望以此影响和改变特朗普;二是一再表示或暗示欧洲和美国应该一起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试图转移特朗普的打击方向。
所谓“正打”,则是从特朗普当选后欧洲就开始调整和中国的关系,从过去频频批评中国改为强调和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和特朗普谈判的筹码。
宋鲁郑指出,最能体现欧盟立场变化的是它打破外交惯例,提出中欧五十周年高峰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欧建交五十周年,欧盟本是东道主。为了便于中国领导人出席和会见,欧盟提议改在北京举行。
但他认为,相对而言,欧洲打“中国牌”并不算成功,这既有欧洲自身的原因,也有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客观上对中欧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卡拉斯5月在香会发表演讲(视频截图)
在英媒采访中谈及此次亚洲之行时,卡拉斯也确实难掩对今年5月一件事的在意:当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敦促欧盟国家增加国防开支,专注于自身安全,以便华盛顿得空关注印太事务。
对此不满的卡拉斯当时就回应强调,“欧洲与太平洋的安全是紧密相连的”。但显然,赫格塞思的话仍让她耿耿于怀。
她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再次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施压要求欧盟专注于欧洲本土安全,但欧盟仍需强化与亚洲国家的安全及防务合作。她还强调,相比美国,欧盟才是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卡拉斯宣称,一些亚洲国家正呼吁欧盟继续参与该地区的安全事务,这与美国高级官员要求欧洲国家减少在印太地区军事行动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她声称,出于对亚洲航行自由与自由贸易的担忧,欧盟完全有正当理由加强与亚洲的接触,“我们担忧自身的供应链与贸易路线…… 这同样关乎我们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些议题正日益交织,无法割裂看待。”
卡拉斯告诉《金融时报》,近几个月来,印太地区的多国部长都特别提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其经济造成的冲击,这正是他们寻求与布鲁塞尔及欧洲各国深化关系的原因。
她透露,在欧盟的亚洲合作伙伴中,“对安全局势恶化的担忧与日俱增,他们也在困惑该信任谁”。“他们中的许多人确实受到了伤害,也无法理解。毕竟直到现在,他们与美国都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她说。
卡拉斯进而为欧盟标榜道,“他们转而向我们靠拢,因为我们是可靠的合作伙伴……他们的意思是,你看,如果(与美国的)贸易协议说丢就丢,那我们又为何要信任与美国在安全问题上达成的协议呢?”
她宣称,欧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参与者”,但亚洲国家一直提出与欧盟在海上安全、航行自由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合作的可能性。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与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建立了正式的安全与防务伙伴关系,并于2020年与东盟签署了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涵盖反恐、海上及网络安全等合作领域。
延伸阅读
欧盟两位主席本周访华,将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谈论多个高敏感议题
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科斯塔主席和冯德莱恩主席,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同欧盟两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路透社21日称,在全球贸易局势不确定加剧之际,中欧双方希望借此推动贸易关系发展并管控分歧。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右)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交谈(资料图)
这次峰会的举行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据欧洲理事会发布的信息,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点议题将是双边关系及全球地缘政治挑战。此外,双方领导人还将讨论如何确保“更加平衡、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以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绿色转型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
科斯塔此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次峰会是“一个与中国最高层接触的机会,能够就双方关切的问题进行坦诚、建设性的讨论”。
欧中之间近期在多个问题上产生争端,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方面限制中国企业参与等。冯德莱恩本月8日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还称,欧盟将寻求“重新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希望中方为“欧洲企业在中国提供公平、对等互惠的准入”。她还提到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就在本月18日,欧盟通过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方案,新增26个规避制裁的实体,其中有7个来自中国内地、3个来自中国香港。
图为欧盟旗帜(资料图)
对此,中国商务部21日作出回应,批评欧盟的做法是“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对,一意孤行”,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制裁两家中国金融机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欧方,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正当合法权益。”
德新社称,这份最新的声明是在本周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发表的。
一些外媒对此次峰会可能达成实质性突破期望较低。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日前称,双方分歧较大,“甚至在议题上都未能达成一致”。报道称,只要峰会能够顺利举行,就应被视为一次“成功的会面”。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双方对此次会晤均未设定不切实际的成果预期,而是希望在关键战略问题上进行坦诚沟通。即便难以达成具体协议,但只要能在立场、认知和未来方向上建立基本共识,对中欧关系而言就是一种积极进展。
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也正值美欧就关税问题展开极限拉扯。英国《金融时报》1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判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任何协议中设定对欧盟商品征收15%至20%的最低关税,强硬测试欧盟的承受底线。此前几周,欧盟与美国谈判的目标是争取将多数商品的基准税率维持在10%。
“欧盟这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集团正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它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而美国正向其施压,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它又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纽约时报》21日评论说。
崔洪建对记者表示,当前中欧关系受到中美博弈、美欧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也存在明显分歧,整体态度呈现出犹疑与观望。
《法兰克福汇报》提到,在欧盟内部,许多人批评特朗普,并且对冯德莱恩在七国集团(G7)峰会时拉拢特朗普的努力持怀疑态度。
“我们对中欧关系应保持理性预期。”崔洪建说,2025年可能并不会成为中欧关系“高歌猛进”的一年,更可能是一个以“维持稳定和保持互动”为主的阶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答记者提问(资料图/外交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1日在介绍中欧领导人会晤时表示,“中方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深入总结中欧关系过去50年的经验启示,顺应时代潮流和双方人民及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凝聚共识、超越分歧,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合作,携手开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