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
本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南非德班拉开帷幕。据路透社18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五,七国集团(G7)财长也借此机会单独召开了会议。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叫嚣称,G7誓言遏制中国经济影响力,同意集体加大力度,应对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今天上午的G7会议谈到了与中国有关的议题,主要涉及‘产能过剩’问题,”他对记者说道,“韩国和澳大利亚方面也出席了会议,我们深入讨论了对原材料和稀有矿产的依赖程度,以及这种依赖如何导致我们的供应链变得脆弱。”
据彭博社报道,克林拜尔特别指出,欧洲汽车行业的依赖问题,对于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他随即嚣张妄言,“G7内部已达成共识,我们将发挥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对垃圾产品(junk products)采取更有力的行动。”美媒称,他指的是“在欧洲越来越普遍的中国产品”。
除了要求增强经济韧性外,克林贝尔还提到,G7这个西方联盟存在着更广泛的战略焦虑:他们担心G7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日渐减弱,而中国和俄罗斯在非洲等地区的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有人担忧,G7在G20框架内的影响力正在下降,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已在该集团内建立起合作关系。”他扬言,G7必须主动介入,以制衡中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6月18日,对于欧方类似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表示,有关言论罔顾事实,充满偏见和双重标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国产业发展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丰富的人力优势,靠的是真本事,不是靠补贴。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不是产能。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中) 视频截图
据路透社报道,会上众人还谈及美国关税问题。克林贝尔告诉记者,美国财长贝森特缺席了本次G20会议,但通过连线方式参与了周五上午的G7财长会。
克林贝尔说,他在会上向其他成员国明确表示,全球贸易争端必须尽快结束,呼吁欧美就关税问题达成公平协议。
他补充道,“但我也想明确指出: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达成协议,也不应追求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称,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30%的关税。报道指出,如果这项措施落地,将彻底改变欧洲的贸易格局,并对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一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本周早些时候,他曾对路透社表示担忧,称美国关税可能会扼杀未来几年欧洲最大经济体本就微弱的经济复苏势头。
记者会上,纳格尔再次警告称,关税引发的不确定性正“对全球造成巨大损害”。“我呼吁美方不要拿当前局势做文章,因为最终,我们所有人的繁荣都岌岌可危。”他说。
克林贝尔则表示,G7财长们再次达成共识,希望克服现存困难,寻求最终解决方案。但他同时强调,如果未能在截止日期前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欧盟已准备好采取坚决采取反制措施,“这是为了保护欧洲的就业和企业。”
为了与美国达成协议,欧盟此前推迟了其第一轮反制清单至8月6日。7月1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第二轮反制措施,考虑对包括波音飞机、汽车及其零部件、波旁威士忌在内的价值720亿欧元(约合6029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面对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欧盟内部对到底是否应该反制意见不一。彭博社称,这份反制清单长达206页,原本涵盖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但在经过与企业和成员国数周磋商后缩减至720亿欧元。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17日称,欧委会正在考虑第三轮关税反制措施,可能涉及限制美国在欧盟的服务贸易和公共采购。
报道分析称,欧盟与美国在汽车、安全标准、农业及高科技领域的分歧仍然巨大。尽管双方都不希望贸易战全面爆发,但特朗普针锋相对的贸易政策正不断推高风险。如果事态升级,美国巨大的跨大西洋服务贸易顺差,可能会成为“致命弱点”。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冯德莱恩对中国大放厥词 发出"迄今为止最严厉抨击"
当地时间7月8日,在本月中欧峰会即将召开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纵观演讲内容,香港《南华早报》当天报道形容,冯德莱恩在涉及中国对俄立场和贸易政策方面的一番大放厥词,对中国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抨击”,并认为她的演讲犹如一次“重大摊牌”(major showdown)。
“我们也知道,中国对俄罗斯的坚定支持正加剧欧洲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我们可以说,中国实际上正为俄罗斯的战时经济提供支持,” 冯德莱恩宣称:“我们不能接受这一点。我一直强调,中国如何继续与普京的战争互动,将是未来中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在贸易问题上,冯德莱恩则继续无端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倾销补贴过剩产能”,她还抨击中方对稀土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这一正当之举,声称这给欧洲制造商带来了冲击。
“我们正同中方接触,以促使其放松出口管制……我们认为战略脱钩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我认为,对欧洲而言,这将是低效且徒劳的,但我们将继续去风险化。”她仍然不忘重复这番陈词滥调。
当地时间7月8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大楼内发表讲话
《南华早报》称,三年多以来,中俄关系已成中欧交往中的最大症结。冯德莱恩如今的说法,和北约去年的措辞非常接近,北约竟将中国认定为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定性推动者”,这种立场甚至比欧盟官方的立场更为激进。
然而,中方早已多次言明,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中方一直在积极推动停火止战,中国的立场客观公正,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乌克兰危机长期化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我们支持尽早通过外交努力政治解决危机,也愿根据当事方的意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过去一年中,在贸易问题上,冯德莱恩的措辞也变得愈发强硬。
在今年1月和2月的讲话中,作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回应,冯德莱恩曾一度被认为向中方“递出了橄榄枝”,表示对“深化贸易和投资关系”持开放态度。
但此后,她的态度又出现反复,对华不仅仍持续炒作所谓“欧洲企业市场准入受限”、“补贴不透明”、“工业产能过剩”等话题,还不断批评中方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
当地时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共同会见记者并现场回答提问。针对记者问及欧洲企业关注中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问题,王毅表示,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必要管制是各国行使主权,也是应尽国际义务。中方的政策符合国际惯例,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也不应成为中欧之间的问题。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门还为欧洲企业设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欧之间炒作此事是别有用心。
《南华早报》提到,除此之外,在贸易领域,中欧之间的一些其他争端仍在不断发酵。
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资料图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不顾中方反对,在理由完全站不住脚的情况下宣布结束“反补贴调查”,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所谓“最终反补贴税”。当时,中方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7月4日,中国商务部最终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7月5日起征收反倾销税。其中,有34家欧盟企业符合要求,不会被征反倾销税。
同日,据@玉渊谭天 消息,目前,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只欠临门一脚,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展现出相应的政治意愿推动问题的解决。
7月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盟委员会于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相关措施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据报道,在当天于欧洲议会发表的讲话中,冯德莱恩针对气候问题表示,欧盟和中国仍有合作的空间。“中国既是清洁技术竞赛中的领先竞争对手,也是全球脱碳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复杂局面。我们必须在竞争中转变方向,同时也要探索各种合作途径。”她说道。
然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欧盟推迟了本月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计划。对此,路透社记者也在7月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则回应,具体的问题建议你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始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过去10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34%。我们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为绿色转型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较于冯德莱恩不断挑拨中欧关系正常发展,《南华早报》在其报道中还披露了这样一段旧闻。
1984年,冯德莱恩的父亲、前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Ernst Albrecht)曾参与促成了下萨克森州与中国安徽省之间的伙伴关系协议,这份德国联邦州与中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首份合作伙伴协议,至今仍有效。
冯德莱恩和父亲阿尔布雷希特 资料图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应欧盟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于6月30日至7月6日访问欧盟总部并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访问德国并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访问法国举行中法外长会谈并出席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在布鲁塞尔期间,王毅还将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分别会见、会谈。
7月2日,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王毅表示,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希望欧方真正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对华政策。
王毅称,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